對于NBA球員來說,真正的挑戰(zhàn)往往從新秀年結束后才正式開始。
第一年,可能還能依靠新鮮感和球隊容錯期獲得穩(wěn)定機會,但進入二年級賽季,外界期待值會更高,球隊對角色定位也會逐漸清晰。這時能否延續(xù)上升勢頭,也就決定了你是能逐漸站穩(wěn)位置,還是被推向邊緣。
2024屆新秀已經走過他們的第一年,有的人準備全面爆發(fā),但也有一些人,可能在2025-26賽季遭遇到一定停滯。這并不是直接否定他們的未來,但冥冥之中也是一種潛在危險訊號。
以下,聊聊四位可能在二年級賽季遭遇瓶頸的年輕球員:
道爾頓·克內克特(湖人)
在新秀賽季前兩個月,克內克特一度是湖人球迷眼中的驚喜。
場均22.6分鐘的出場時間,得到多場首發(fā)機會,三分命中率來到38%,一度讓人看到了萬金油射手的外線價值。然而從一月開始,克內克特的處境急轉直下,出場時間驟減到16分鐘左右,甚至多次跌出輪換。一直到常規(guī)賽最后一天爆砍27分,才算是為自己刷出了一點存在感。
而最大的問題在于,克內克特已經24歲了。
對于一名高齡新秀來說,他的成長空間或許沒有像19歲、20歲的年輕人那樣充足。湖人本賽季陣容升級,他在外線的投射優(yōu)勢依舊有用,但能否在有限的機會中脫穎而出,決定了他是否能擺脫邊緣人。
伊夫·米西(鵜鶘)
相比克內克特,米西的風險更多來自于球隊環(huán)境。
2024年以首輪第21順位進入NBA的他,在新秀年交出場均9.1分8.2籃板的數(shù)據(jù),表現(xiàn)談不上驚艷,但也算合格。
他的機會很大程度來自鵜鶘的輪換危機,球隊內線傷病不斷,米西因此場均能獲得27分鐘的出場時間。但隨著鵜鶘休賽期簽下老將魯尼,并通過選秀交易補進大個子德里克·奎因,米西的新賽季可能要面臨嚴重競爭。
或許在攻防效率上,米西有機會變得更好,但如果出場時間銳減,他的整體表現(xiàn)很可能出現(xiàn)倒退。對于年輕球員來說,穩(wěn)定的機會比什么都重要,而米西即將面對的,是屬于他自己的一次考驗。
卡爾頓·卡林頓(奇才)
2024屆新秀里,論誰在出勤時間上最耐操,卡林頓絕對是榜上有名。
作為奇才這支擺爛球隊的年輕后衛(wèi),卡林頓82場比賽全勤出戰(zhàn),場均時間高達30分鐘,是球隊后場的第一人選。但高強度使用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。參考高階數(shù)據(jù),卡林頓其實是累積傷害最大的一位球員,主要原因就在于他頻繁出場,以低效打法拉低了整體表現(xiàn)。
但好消息是,奇才在休賽期明確補強了后場戰(zhàn)力,簽下了老將麥科勒姆,在樂透區(qū)選中了特雷·瓊斯。這樣一來,新賽季卡林頓的出場壓力將得到緩解。但壞的一面來看,奇才的戰(zhàn)績預期并不會有太大改觀,卡林頓的表現(xiàn)即便效率有所提升,整體評價也未必能得到認可。
換句話說,他可能會更好,但外界未必能給出正確認可。
斯蒂芬·卡斯爾(馬刺)
在這份名單里,卡斯爾的名字最具爭議。
這位后衛(wèi)剛剛拿下最佳新秀,堪稱2024屆新秀里最閃亮的人。但也正因如此,他的二年級賽季反而更讓人擔心。
新秀年后半段,由于文班亞馬賽季報銷,馬刺幾乎把球權完全交給了卡斯爾。他在賽季最后36場比賽中的使用率高達28.9%,這基本已經是不少成熟球星才能享有的核心待遇。最終雖然卡斯爾的場均得分全隊領先,但真實命中率只有52.2%,控球穩(wěn)定性也低于聯(lián)盟平均。
簡而言之,他的真實水平其實和個人數(shù)據(jù)之間還是存在著不小落差。
而更復雜的是,馬刺 的補強交易之下,球隊局面得到了巨大洗牌,球隊簽下了全明星控衛(wèi)??怂?,在榜眼簽拿下了新秀哈珀。兩大持球核心的到來,意味著新賽季的卡斯爾不再可能再像新秀年后半段那樣無限開火。
毫無意外,卡斯爾依舊是馬刺的未來基石之一,但他需要學會從核心向多樣化角色轉變。這既是一次挑戰(zhàn),也是檢驗他能否成長為全能后衛(wèi)的關鍵。